在元宇宙、Web3.0、ChatGPT 等新兴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,互联网技术深刻变革了众多行业格局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,凭借持续增长的业绩和超越竞争对手的表现脱颖而出。作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之一,华为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其中,其独特且不断演进的绩效管理制度尤为关键。
华为绩效演变的四个阶段
第一阶段:人事考核(1987 – 1998 年)
1987 年,任正非与其他五人共同创立华为。在这一时期,华为处于自发成长阶段,直至 1998 年《华为基本法》发布前,深圳正处于改革发展的上升期,华为为员工提供了相对较高的薪酬,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,组织活力充沛。此阶段,华为主要依靠企业文化进行团队和员工管理,考核仅起辅助作用,用于补充企业文化管理的不足,维持组织的基本秩序和效率。
第二阶段:绩效系统设计阶段(1995 – 1998 年)
1995 年,华为步入高速发展的成长期,市场营销、研究开发、生产制造和基础管理等核心职能组织初步形成,员工规模超 1000 人,营收突破 10 亿。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,华为推出任职资格管理体系,几乎所有岗位都制定了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任职资格标准。若员工绩效考核不达标,将实施 “易岗易薪”,此举既避免了管理人员因循守旧,又为认同企业文化的奋斗者创造了晋升机会,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。这一阶段的绩效体系呈现出个人考核试点开始、采用绝对考核方式以及考核员工能力、态度和业绩的特点。
![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:演进与实践](https://www.okrt.com/wiki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/themer/assets/images/lazy.png)
第三阶段:绩效考核阶段(1999 – 2001 年)
随着华为进入发展成熟期,战略重点转向内部人才培养与开发,强调组织效率和团队协作。1999 年至 2001 年,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逐步成熟,进入绩效考核阶段。绩效考核以绩效为核心,通过考核评价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,形成务实的工作作风。
在此期间,华为引入个人业务承诺(PBC),从目标设定、过程监控到结果运用、能力提升以及重点工作布局等方面,全方位保障绩效管理的有效性。同时,组织绩效的概念开始出现,强调团队整体目标的达成,促进了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。
第四阶段:绩效管理阶段(2002 年至今)
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,华为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更加深入,战略目标需细化到具体岗位。自 2002 年起,华为进入绩效管理阶段,以考核为导向,引入跨部门团队考核,逐步建立起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,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水平和效率。
在个人考核方面,华为注重绩效沟通,由于部分岗位难以设定标准化、量化指标,公司将评价权赋予主管,并着重提升主管的人员评价能力。同时,引入平衡计分卡、OKR 等先进管理工具,丰富了绩效管理手段。这一阶段的组织考核具有强调与战略链接、差异化考核、KPI 精简以及强调组织干部人才考核的特点。
![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:演进与实践](https://www.okrt.com/wiki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/themer/assets/images/lazy.png)
华为应用的主要绩效管理工具对比
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,根据自身战略和业务需求,应用了多种绩效管理工具,这些工具各有特点,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KPI(关键绩效指标)
KPI 即关键绩效指标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),通过设定、整合和控制关键指标,将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评估简化为对关键指标的考核,确保员工绩效行为与企业目标一致。
KPI 管理工具将组织发展方向与岗位工作目标紧密相连,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方向和目标,形成岗位 KPI。员工通过完成个人 KPI,支撑公司整体目标和战略的实现。KPI 源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,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和延伸。当公司战略重心或目标发生变化时,KPI 也需相应调整,以适应新的战略需求。
OKR(目标与关键成果)
![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:演进与实践](https://www.okrt.com/wiki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/themer/assets/images/lazy.png)
OKR 即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,是一种用于明确和跟踪目标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,由目标 O(明确想要达成的目标)和关键结果 KR(确定如何实现目标以及衡量目标完成的标准)两部分组成。
OKR 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保障机制,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。目标制定过程强调上级与下级的沟通,下级目标需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,以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。OKR 源于英特尔、谷歌等世界顶级公司的最佳实践,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认可。其与绩效考核分离,不直接与薪酬、晋升挂钩,避免了员工因过度关注考核结果而忽视目标本身。在鼓励创新、组织扁平的企业环境中,OKR 能够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,实现自我管理,因此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。
BSC(平衡计分卡)
平衡计分卡由哈佛大学教授 Robert Kaplan 与诺朗顿研究院执行长 David Norton 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,是一种绩效评价体系,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包括:首先依据公司的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绘制战略地图,设定公司的长短期整体目标;然后将战略地图中的目标转化为具体、可衡量的指标、目标值和行动方案,形成平衡计分卡报告;针对平衡计分卡中的每个单项指标,制定相应的单项战略行动计划表。
平衡计分卡从财务、客户、内部运营流程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进行考核。财务维度关注增加客户价值、扩大销售收入、改善成本结构和提高资产使用率等;客户维度涵盖价格、质量、时间、功能、多样性、服务、合作关系和品牌等客户价值要素;内部运营流程维度包括业务管理、客户管理、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政策法规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流程;学习成长维度涉及人力资本、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等,强调员工的持续学习和成长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。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,共同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。
360 度考评
360 度考评(360° Feedback),又称 “全方位考核法”,最早由美国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应用,是现代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,华为也采用了这一方法。
![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:演进与实践](https://www.okrt.com/wiki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/themer/assets/images/lazy.png)
360 度考评从员工本人、上司、下属、同事以及顾客等多个角度,全面了解员工的领导能力、工作能力、行政能力、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等。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考评,被评估者能够获得多维度的反馈,清晰认识自身的优势、不足和发展需求,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。同时,企业也能更全面、客观地了解被考评者,为人才管理决策提供依据。在华为,360 度绩效考评的考评团队由被考评者本人、同事、下属和直接主管组成。
![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:演进与实践](https://www.okrt.com/wiki/wp-content/themes/justnews/themer/assets/images/lazy.png)
不同的绩效管理工具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境下各有优劣。从组织形态管理角度来看,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企业,360 度绩效考核体系较为适用;市场相对封闭、竞争压力较小的企业,KPI 因其简单有效仍是较好的选择;战略设计能力较强的企业,BSC 能够清晰呈现战略规划;而处于转型期、强调结果与过程统一的企业,OKR 则是不错的选择。华为在发展过程中,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绩效管理工具,不断优化绩效管理体系,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源目标OKR,实效的目标管理工具
添加官方微信号:YMBOKR(源目标OKR)了解服务详情,还可免费订阅海量OKR资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