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现代企业目标管理体系中,OKR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,目标与关键结果法)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,正逐渐被广泛应用。安迪・格鲁夫在其著作《高产出管理》中指出:“关注所有事和一件事都不关注,结果是相同的。” 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 OKR 存在的核心价值之一,即引导组织和个人聚焦于最重要的事务,保持高度专注。在 OKR 的应用中,“少即是多” 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。通常而言,每个周期内 OKR 的数量保持在 3 – 5 个较为适宜。那么,如何切实有效地控制 OKR 的数量,达成 “少即是多” 的理想效果呢?
一、精准定位关键驱动因素
在制定 OKR 时,切忌采取全面铺开、不加区分的策略,而应精准地识别并定位 “关键驱动因素”,进而实现对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。在《麦肯锡方法》中,有这样一个形象的类比:太阳系由数以百万计的天体组成,这些天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引力相互作用。然而,天文学家在分析行星运动规律时,首要步骤便是忽略绝大多数相对次要的天体。这是因为他们明确知晓,真正对行星运动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的仅仅是少数核心因素。
同样的逻辑适用于企业的工作场景。以产品销售为例,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众多,涵盖气候条件、消费者信心指数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诸多方面,可能多达上百种。但经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,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或许仅有 X、Y、Z 等少数几个,其他因素对销售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。这些 X、Y、Z 因素就是我们在制定 OKR 时需要着力寻找的 “关键驱动因素”。

以一家初创的教育培训企业为例,在其创业初期,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,包括生源不足、师资力量薄弱、教学场地空间有限、课程种类单一以及市场推广经费短缺等问题,这些因素共同制约着企业的营收增长。倘若试图在同一时期解决所有问题,那么所制定的 OKR 清单将冗长且缺乏重点,难以有效执行。考虑到初创企业资源的有限性,这种全面出击的策略显然不可行。因为过多的方向选择会导致资源分散,最终可能一事无成。
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内部分析,该企业的创始人判断,鉴于当前师资、教学设备以及场地等硬件条件的限制,企业短期内难以承接大规模的学生数量。因此,当下的核心任务并非大规模地进行市场宣传和拓展生源渠道,而是通过提升课程质量,吸引一批优质的种子客户,以此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,为后续的业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。基于这一判断,创始人将 **“提升课程质量以吸引优质的种子客户,从而提升口碑” 设定为首要目标 **,而将诸如扩充师资队伍、扩大教学场地规模以及拓展生源市场等目标,合理安排到后续的发展阶段逐步推进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面对不同的业务问题时,驱动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往往会发生显著变化。而且,不同的管理者由于其经验背景、思维方式的差异,对于关键因素的判断也可能存在分歧。因此,能否准确无误地识别关键因素,这对组织的市场洞察力以及自我认知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通过精准筛选 “关键驱动因素” 并将其纳入 OKR 体系,同时排除其他次要干扰因素,组织能够更为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,实现利益最大化。

二、严格排除日常任务
OKR 体系并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愿望清单,也不应被用作简单罗列所有日常工作任务的汇总表。在每个新的工作周期开始之前制定 OKR,其核心目的在于促使管理者和员工从战略高度审视工作,制定出具有高效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计划,而不仅仅是在战术层面上机械地增加工作量。基于这一目的,将日常重复性、常规性的任务纳入 OKR 是不符合其设计初衷的,也是毫无实际意义的。
纳入 OKR 体系的工作任务应当具备一定的挑战性,或者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创新性突破。具体而言,如果某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显著的变化需求,不需要额外的创新性规划和高强度的努力投入,仅仅是按照既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 “保持”“继续” 或 “跟进” 操作,那么这类常规工作应当从 OKR 中予以剔除。
例如,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,其核心工作职责在于制定企业下一阶段的整体战略规划,明确业务发展的整体方向和重点领域。在这种情况下,诸如 “保持内容更新”“继续进行消费者调研” 等常规性、缺乏挑战性的工作任务,显然不适合纳入管理层的 OKR 体系。这些常规工作可以合理分配给下属员工,并由下属员工结合实际工作情况,思考如何在这些常规工作中引入创新元素,实现工作绩效的提升。比如,将 “保持内容更新” 这一常规任务转化为 “将内容更新频率提升至每周 3 次,且确保每次更新内容的转发数达到 xx”,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下属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工作积极性,同时也确保了常规工作能够与 OKR 体系所倡导的目标导向和创新精神相契合。
我们往往有着众多渴望实现的目标和愿景,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组织和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。一旦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分散到繁杂琐碎、数量众多的事务中,最终很可能导致所有任务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,一事无成。正如安迪・格鲁夫所强调的:“管理的艺术在于能够从看似同样重要的选择中,选择一个、两个或三个能够充分发挥杠杆作用的活动,并专注于此。”OKR 作为一种科学的目标管理方法,虽然无法完全替代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,但它能够帮助组织和个人养成 “取舍” 的思维习惯,促使我们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聚焦于最重要、最具价值的事项上,从而实现工作效能的最大化。因此,坚定不移地坚持 “少即是多” 的原则,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 OKR 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
源目标OKR,实效的目标管理工具
添加官方微信号:YMBOKR(源目标OKR)了解服务详情,还可免费订阅海量OKR资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