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企业管理领域,目标与关键结果法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,OKR)自英特尔公司创立、经谷歌成功实践后,逐渐成为全球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。随着 OKR 在国内的广泛应用,如何将其与绩效考核体系结合,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。
一、OKR 与 360° 环评的融合模式
在谷歌的管理实践中,OKR 通常不直接作为绩效考核工具,而是采用360 度环评(360-Degree Feedback)进行员工评估。该方法通过收集上级、同事、下属及自我等多维度评价,加权计算形成综合评分,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员工工作表现。
国内企业在引入该模式时,创新性地将 OKR 与 360° 环评相结合:在原有的评价体系中新增 “OKR 完成度” 指标,实现 OKR 与绩效考核的”弱关联”。这种模式既保留了 OKR 鼓励挑战的特性,又避免因目标未达成导致的考核失效,体现了评价体系的灵活性与包容性。
二、OKR 与 KPI 的协同应用模式
基于国内市场特点,企业探索出”OKR 为主导、KPI 为补充”的管理模式:
- OKR 设定挑战性目标:聚焦战略方向,激发组织创新活力
- KPI 提供保底机制:确保基础业务目标的实现
以先进制造业生产部门为例,在季度 OKR 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关键结果(KR),同时选取部分 KR 转化为 KPI 指标。如将 “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至 90%” 设为 OKR 挑战目标,而将 “月度产量达标率≥95%” 作为 KPI 保底要求,形成”挑战目标 – 保底目标”的双重保障体系。
该模式可与 360° 环评结合,构建”目标挑战 – 结果保底 – 多维评价”的完整管理闭环;也可单独使用,适用于不同行业及岗位需求。
三、KPI 主导下的 OKR 分解模式
针对传统制造业、销售及财务等部门,部分企业采用”KPI 为主、OKR 为辅”的管理策略:保留原有的 KPI 考核体系,通过 OKR 将 KPI 目标进行结构化分解,明确具体执行路径。

以生产计件制岗位为例,将 KPI 指标 “月度产量达标率” 设定为 OKR 目标(O),并通过关键结果(KR)进行细化,如 “优化生产流程缩短单件耗时”” 提升设备利用率至 85%” 等。这种模式既延续了传统考核体系的稳定性,又借助 OKR 提升目标管理的科学性。

四、模式选择与应用建议
不同企业应根据行业特性与组织需求选择适配模式:
- 劳动密集型企业:建议采用 “KPI 为主、OKR 为辅” 模式,确保基础目标达成
- 知识密集型企业:推荐 “OKR 主导 + 360° 环评” 模式,激发创新活力
上述三种模式并非相互排斥,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组合应用,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。
源目标OKR,实效的目标管理工具
添加官方微信号:YMBOKR(源目标OKR)了解服务详情,还可免费订阅海量OKR资讯!